9月30日,無錫外國語學校吳橋中年級部在五樓會議室開展了“傳承非遺文化,感受惠山泥人趣味”主題活動。

d6c8c1e1ae44d363ea56f6247877de5


無錫是中國“泥人之鄉(xiāng)”,揚名中外的惠山泥人,始于南朝,盛于明代,距今已有千余歷史。在2006年惠山泥人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作為江蘇無錫傳統(tǒng)工藝美術品,惠山泥人主要分為細貨和粗貨兩大種,細貨,主要取材于傳統(tǒng)的戲曲人物、神話傳說、民風民俗等主要為手捏制作,構思巧妙、做工精細;粗貨,以大阿福、老壽星、漁翁等喜慶吉祥題材為表現(xiàn)內(nèi)容,寄托民間祈求祥瑞、辟邪納福、豐衣足食的美好愿望,一般為模具成批生產(chǎn)。

在9月召開的運博會上以無錫惠山泥人“大阿?!钡脑煨蜑閯?chuàng)意靈感的吉祥物 “運來”,再次成為了主會場的焦點, 兩個泥娃娃“福運來”和“喜運來”造型圓潤,表情憨態(tài)可掬,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游客的目光。“吉祥物”懷抱著‘魚’和‘米’,詮釋‘魚米之鄉(xiāng)’的豐澤富足。男孩“福運來”身穿以云錦元素為底的傳統(tǒng)服飾,點綴荷花紋樣,展現(xiàn)大運河沿岸風物特征及文化特色,傳達“和諧運河”的美好愿望;女孩“喜運來”身穿服飾以藍印花布為底,融入茉莉花圖案,代表江蘇地域文化,是運河兩岸多彩文旅資源的象征。


本次活動學校大隊部特別邀請了無錫惠山泥人廠的彩畫大師——秦老師,教授同學們給“運來”們上彩,通過講授同學們知道了惠山泥人制作環(huán)節(jié)是“三分塑,七分彩”,“上彩”是重頭戲。一般遵循“從上到下,先淡后濃,先白后黑,頭發(fā)最后”;“先開相,后裝花,描金帶彩在后頭”的操作規(guī)程。


在秦老師的悉心指導下,同學們拿起毛筆開始了快樂體驗“DIY”,元寶臉蛋,細眼線、亮眼睛、櫻桃小嘴抿著樂,一個個喜慶可愛的“運來”成了同學們的新寵。

 


傳承中國民間傳統(tǒng)文化,學習惠山泥人非遺技藝,相信通過同學們的不斷努力定把歷史技藝和現(xiàn)代文明結(jié)合起來并發(fā)揚光大。

8f1e31cca6c0f5685c971a1bdb1418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