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效的課堂教學要關注學生的終生發(fā)展

無錫外國語學校  蔣蕾

    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,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度成為教育界的熱議話題。剛接觸“有效性”這個新名詞的時候,我第一個反映就是只要在教學方法上有所改進,讓學生在解題技能和學業(yè)成績上有進步自然就圓滿了??墒请S著教學研究的深入,我發(fā)現(xiàn)這并不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根本的目的。
    記得余文森教授有一句話很耐人尋味,他說:“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沉淀下來的應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精神?!庇绕鋵τ谛畔⒓夹g這門與社會生活聯(lián)系密切的學科而言,學生操作技術和考核成績的提高,固然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種體現(xiàn),但我認為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更應該關注的是學生的終身發(fā)展:如怎樣才能讓學生牢牢記住這些知識、能將這些知識靈活服務于自己今后的生活和工作、能在此基礎上不斷發(fā)明創(chuàng)新,造福人類。我想這就是有效性教學活動需要更多思考的東西吧。
    經(jīng)過長時間的課堂教學實踐和總結,關于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,又能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(fā)展,有以下幾點思考:
    一、創(chuàng)設互尊、民主、和諧的師生關系
   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?;プ?、民主、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。現(xiàn)今的學生群體中獨生子女居多,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任性、自私、孤僻等心理行為問題,而他們的成長過程又恰恰是在校讀書受教育的過程,所以,能否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,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乃至他們的后續(xù)發(fā)展。
    1、放下高高在上的教導者的姿態(tài),和學生成為朋友。
    在教學中,教師要積極營造一種生動的教學情境,一種平等的對話情境。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對話,教師和學生不僅僅通過語言進行討論和交流,更主要的是通過心靈進行平等的溝通。
    在暑假繼續(xù)教育教材上看到這樣一個教學案例《高高地舉起你的左手》,說的是某班上一位平時從不舉手的學生M,在一次公開課上頻繁舉手。然后教師就讓他起來回答,結果一臉的羞愧和慌張,根本回答不上來。課后教師沒有批評他,而是安慰他說:“今天你舉手了,這很好,說明你在思考老師的提問。你能不能告訴老師,當初你是如何思考的呢?”結果學生給了一個很意外的回答:“其實我根本不知道答案,我不希望被同學看不起,所以我舉手了。希望能僥幸蒙混過關,結果老師偏讓我起來回答?!苯處熉犕旰螅那楹軓碗s。猶豫了一會,他對那位學生說:“我們來個約定吧,以后每次上課你都積極舉手,如果不知道答案你就舉右手;如果知道答案,就舉左手。當你舉左手的時候,我就叫你起來回答?!痹诮酉聛淼娜兆永?,學生M果然很積極地舉手,而且舉左手的次數(shù)越來越多了,后來他成了真正的學習高手。大學畢業(yè)后,學生M還是非常感激那位老師,他在日記中寫道:“在人生的道路上免不了遇到對手和困難,但如果不能舉起左手,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高高舉起我們的右手……”
    看完這個案例,我很感動。一方面是教師對學生理解與呵護,可謂用心良苦;另一方面,學生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鼓舞,從一個缺乏自信的落后學生超越自我成為棟梁之才。在這種狀態(tài)的課堂教學中,教師以自己良好的情感引發(fā)學生積極情感的共鳴,形成情感交融的氛圍,獲得有效的課堂教學,也為學生的終身發(fā)展奠定了基礎。
    2、對待令人“頭疼”的學生,采用“南風效應”。
   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這樣一則寓言,講的是南風和北風比賽威力,比賽的項目就是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。北風首先發(fā)威,一上來就拼命刮,凜凜寒風刺骨,其結果,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,把大衣越裹越緊;南風則徐徐吹動,頓時風和日麗,行人因此覺得春暖上身,始而解衣敞懷,繼而脫掉大衣,南風獲得了勝利。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,就是因為他順應了人的內(nèi)在需要,使人的行為變?yōu)樽杂X。這種以啟發(fā)自我反省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(chǎn)生的心理反應,被稱為南風效應。這個寓言深刻地告訴我們,感人心者莫乎情,說服往往勝于壓服,和風細雨要強于狂風暴雨。
    對待一些上課紀律差、學習成績比較差的令人“頭疼”的學生,教師的謾罵、罰站只會讓他們離教師越來越遠,離課堂越來越遠。想好了該說些什么,再找學生談話,比在課堂上嚴詞批評他們要有效地多。
    二、點燃學生心中的火把,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(jīng)驗,盡量使教學貼近生活。
   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,今日之所學,對學生而言,學生僅看到的是自己要多操練,獲得好成績。但課程理念的飛躍,在于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。學生首先接觸的就是活生生的生活世界,課堂教學內(nèi)容只有向生活拓展,才能真正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(tài)和生活方式,才能真正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,為他們的終身發(fā)展服務。
    因此,在日常教學中,尋找一些理論聯(lián)系實際的切入點,或布置一些貼近生活的探究任務來引導學生思考至關重要。如,學習了word,我就讓學生去設計制作教師節(jié)賀卡,送給自己喜歡的老師;學習flash動畫時,我向學生演示了許多動畫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的運用案例(廣告片頭、MTV、動畫小品等),讓學生明白其現(xiàn)實意義;學習excel后,我要求他們自己去統(tǒng)計本學年所有考試各科成績的總分、平均分等活動。這些貼近生活的活動常常讓學生樂此不疲,他們覺得自己學到得知識真正發(fā)揮了作用,能幫助他人也能方便自己,非常有成就感。還時常有學生喜滋滋地來跟我說,他幫某老師用PPT做了個課件、幫媽媽用word 做了份單位里要用的文檔等等。每當聽到這些,我都很欣慰。這說明,他們所學的知識更具有生命力了,并且我相信這種生命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越來越強大。正所謂:“知識不是力量,只有與實踐相結合才彰顯生命力?!?br/>    三、為學生設計自主的學習方式,幫助他們學會學習
   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:“人的內(nèi)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——總希望自己是一個發(fā)現(xiàn)者、研究者、探索者。”學生也是如此,隨著掌握知識的增多,他們更樂意教師給他們時間和機會讓他們獨立去了解和嘗試,而不是一味的講解和灌輸。
    今年暑假,有朋友到我家做客。午飯的時候,他問我:“你家兒子6歲了,怎么還用勺子吃飯?夾菜多費勁啊!”我說:“他不會用筷子?!彼穯栁遥骸澳悄阕屗囘^沒?”我尷尬地說:“用過一次,弄地飯和菜滿地都是,后來就一直給他用的勺子?!迸笥研α诵φf:“我女兒兩歲就會用筷子了,一開始也經(jīng)常把衣服弄臟,但適時糾正一下她的握姿,過一段時間自然就會了?!迸笥炎吆?,我就一直在想,兒子其實學東西很快,而且也非常愿意去嘗試用筷子,只是我們家長一直沒有給他多點機會和幫助。由此,我聯(lián)想到:教學上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為學生提供些他們自主學習的機會和適當?shù)膸椭??畢竟,日后他們走出校園,踏上社會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需要他們自己去探索,惟有幫助他們學會學習,才真正有益于他們的終身發(fā)展。
    結合課堂教學實踐,我為學生設計了以下幾種自主學習方式:
    1、簡單的、學生自己能理解的知識點,相信學生——引導學生學
    簡單的知識點讓學生自學,并非是盲目的。教師可預先進行導讀,也可以交給學生一些任務,要求學生自學后解答。
    2、新舊知識間有直接聯(lián)系的,運用“遷移類比法”——誘導學生學
    知識的遷移也叫學習的遷移,心理學上把已獲得的知識、情感和態(tài)度對后續(xù)學習活動的影響稱為學習遷移。若新舊知識間有直接聯(lián)系,教師沒有必要詳細闡述,只需通過巧妙的誘導,就能讓學生從已經(jīng)熟知的舊知識順利遷移到新知識。如,在word中學生已經(jīng)學習了圖片的插入和設置操作(舊知識),那么在powerpoint中圖片的插入和設置操作(新知識)我誘導學生分兩步來認知:
    第一步:建構問題情境。問題情境是問題的呈現(xiàn)方式。一個問題的呈現(xiàn)方式與構建的認知結構越接近,就越有利于知識的遷移和運用。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:“同學們,在word軟件中進行圖片的插入和設置操作我們已經(jīng)掌握了,那么在powerpiont這個新軟件中的操作會相類似嗎?”然后,放手讓學生先自己去摸索,解答老師的提問。
    第二步:將問題進行類化?!邦惢笔侵笇栴}納入相應的同類知識結構中,并從這個結構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過程。我讓學生在上述實踐后將word和powerpiont兩個不同的軟件中進行同一個操作——圖片的插入和設置操作進行類比,說出異同點。這樣可以使以前所學知識得到鞏固,更易于學生對新軟件的掌握。
    3、學生獨立學習有困難的,互相助學——互相助學
    在一個章節(jié)結束,進行綜合練習的時候,我往往會給學生一個主題,然后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進行作品的設計與制作。如第9單元《制作多媒體作品》結束后,我特意給了1節(jié)課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設計制作一個與奧運相關的演示文稿(圖片和文字素材都由教師提供)。這對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求非常高,我采用了開放模式:前后四人可以組合成互助小組,另外我還“聘請”了班內(nèi)幾位“制作高手”和我一起建立“流動幫助組”,在課堂上可來回走動,隨時為舉手提問的學生提供幫助。
    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練習模式,一方面,他們在探索過程中有任何疑問可以得到及時解答,讓他們對一個作品的誕生充滿信心;另一方面,他們有了更多的自主權,可以充分發(fā)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(chuàng)造力,做出與眾不同的作品。
    總之,學生是學校的培養(yǎng)對象,我們所要關懷的是什么?應是學生終身的發(fā)展,應是為其在校園內(nèi)最大的發(fā)展以及人生最大的發(fā)展提供可能,應是學生的幸福體驗,這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。